三国杀:守义死节,不改忠贞!节在技能中到底代表什么?
节在古代,一方面指坚持得道义,一方面指倚仗的凭证。在三国人物的故事中,也有不少和“节”相关的,最终他们都进入了武将的技能名称,也在技能效果上有所体现。那么本期就带大家盘点一下,手杀中关于“节”的表达。
荀彧
秉忠贞之志,守谦退之节。荀彧把复兴汉室作为最终目标和他的人生信条,对于他来说,“生食汉禄,死为汉臣”就是他要守的节。他不仅自己恪守,还劝主公曹操不要逾越,虽然没有明言,但荀彧和关羽一样,并不是为曹操做事,而是为曹操所把持的汉帝做事。当曹操拒绝荀彧的建议时,荀彧大概就已经明白,曹操的篡汉之心难以避免,分歧没有了消除的可能。
节命是荀彧本人受伤后,令一名角色把手牌数摸到和体力上限相等。这就和郭嘉等卖血摸牌将不一样,不会超过体力上限这个本分。一般武将的体力上限都只有三四点,单主公有额外体力上限,被荀彧辅助时更有优势,也可以说荀彧更适合做忠臣。
界于禁
钺是一种古代的兵器,多为青铜所制,虽然具备杀伤力,但是更多的作为仪仗所用,用来显示军中将领的权威。再结合界于禁的台词,“此部今由余统摄”,便不难理解节钺这一技能名称的含义了,那就是曹操授予于禁的权力标志。让他掌握生杀大权。
节钺的效果也很值得深究,收到界于禁给出牌的角色需要选择自己弃剩一手牌一装备,或者让界于禁摸三张牌。这个选择题是不是很像国战中的军令呢?我们可以理解为于禁行使自己的权力,镇压军中不服从命令者,从支持者那里得到助力。不过节钺不仅限于对队友使用,有时候对敌人使用也能起到类似效果。反正头脑清醒的对手,是不太可能接受自己弃掉大量手牌和装备的。
袁涣
袁涣的奉节看似与节命效果相似,且仅有一字之差,实际效果却大为不同。简单来说,节命在选择目标时,荀彧就能对收益有一个预期数字,而奉节到底是亏是赚,短期内可看不太出来,考虑到目标角色的血量变化,以及牌的时效性,收益计算也会变得很复杂,往往只有一轮结束才知道这一次选择的目标是否正确。
这和袁涣的人生经历也有关系,他不像荀彧一样始终忠于汉室(体力上限固定不变),而是先后投靠过多个主公(谁体力值高选谁当奉节目标),不过袁涣风评还不错,因为他在历任主公手下都是宠辱不惊,坚守底线(奉节至少一轮才改变)。
带有节的技能名称还有没盘点到的,比如持节,同样是权威的象征。不知道大家还能不能找到更多的技能,用于佐证或者反驳节的含义呢?